首页 > 英语 > 知识 > 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19 09:31:58 编辑:教学设计 手机版

1,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设计相当于教案,是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学案例相当于课堂实录,用于课后反思。

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2,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一样吗

不一样.教学设计是执教者依据对教材、学情分析而预设的教学步骤、流程及评价等,是一种预设;而课堂实录是记录师生双边活动的真实过程的,既有预设,也有生成.换言之,教学设计只是纸上谈兵,而教学实录则是真实的战场实况转播.

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一样吗

3,什么是教学实录与教案的关系

教学实录是指围绕本课课堂教学实际展开的主要场景记录。教案是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和学法、教学环节所做的总体规划和设想;而教学实录是教案的具体化,与教案设计有出入和变化,是教案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什么是教学实录与教案的关系

4,什么是教学实录与教案的关系

教学实录是指围绕本课课堂教学实际展开的主要场景记录. 教案是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和学法、教学环节所做的总体规划和设想;而教学实录是教案的具体化,与教案设计有出入和变化,是教案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5,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及实录

师:那老师就往里面倒上一点(把水倒入杯子),老师确实今天带了盐,放进去会怎样呢?生1:会沉到下面生2:会被水溶解生3:会到水的各个地方生4:水会变咸生5:盐会看不见师:那么盐在这个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呢?(板书)请同学上来看在杯中的盐怎样了?(教学分析:从学生对食盐在进入水中的现象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看不见的,所以在水中时怎样溶解的就成了学习的焦点)
1、科学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同体积的几种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沉、浮,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2、过程与方法:知道科学观察要确定统一的标准;亲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经历一个对原有认知自我否定、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

6,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前者是方案,后者是结果。 前者是预设,后者是生成。 前者是课前完成,后者是课后完成。 前者重在设计,后者重在整合。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补充。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前者为后者做铺垫,前者靠后者来检验。 前者具有主观性,后者具有客观性。 前者必须由自己完成,后者可以由别人完成。 前者可以在后者之后再设计,后者是为了使前者更合理。 前者和后者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前者和后者都以教师的智慧为前提,前者和后者都以课堂为载体。

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搜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8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8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7与8的乘法口诀放在一起学,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利用一张每排7格共8排的方格图,来编制7,8的乘法口诀,但又不能根据方格图把口诀编完整,促使学生继续探索,而学生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很自然地续写余下的乘法口诀。 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找规律、编数学儿歌记往7,8的乘法口诀。本课的练习侧重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中。独立完成教材75页“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再填写74页星期与天数的对应表,并利用这张表来计算13×7,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张表的价值就是乘法口诀的价值。〖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条件良好。一年多来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求异的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虽然大部分学生早已背熟了九九乘法表,但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没有体验。〖课堂实录〗(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生:我估计方格有五十几个。我是观察它的面积,一排
反思:教学二上关于估计的内容《有多少个字》后,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估计意识是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直接导入一段文字,让学生听完后估计总字数。一半的学生都拿出手指,指着显示屏,边点边数,根本不理会老师所提的“估计”要求。 第二次试讲,我尝试着从新课导入就让学生意识到:估计,在有些情境下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体验到估计的必要性和优势。我重新设计了导入环节,用一张看表演时密密麻麻都是人的图片,让他们发现数出准确人数是很难实现的,并且也是没有必要的。这时,就产生了估计的要求。接着,让他们随意估计,结果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这时,再给出一个提示:一个红色方框里面有大约200人。参照这个标准,同学们就能估计得比较合理了。 由于这个环节的改变,下一个环节,当出现估计字数时,几乎没有人会再用数字数的方法了。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而无痕的。

8,怎样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才能获奖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学习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多元理解感悟童话《去年的树》;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激发阅读新美南吉写的童话的兴趣。教学媒体(图片、音乐)“树叶”卡片。课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教学流程板块一读故事,讲故事,整体感知。板块二读故事,交流感悟,多元理解。1. 默读故事,勾画、反复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想想:为什么感动了?2. 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3. 学生结合“鸟儿寻找树”的相关内容填写“交流卡”,多元理解。(1)学生自由读相关内容,写“交流卡”。交流卡我读懂了:我的疑问:(2)师生结合“交流卡”自由分享读书收获。(3)集中交流、感悟。4. 结合故事结尾,学生换位体验,感情朗读。板块三拓读童话,口头编故事。1. 阅读童话《白蝴蝶》(PPT 出示前半部分)。2. 对《白蝴蝶》的后半部分进行想象,口头编童话。3. 发现《白蝴蝶》和《去年的树》的相似之处。板块四简介作者并推荐童话,激发阅读兴趣。1. 简单了解作者。2. 推荐新美南吉写的其他童话。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9,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新鲜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镜、烧杯、药匙、玻璃棒、水、牙签等。教师演示: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玻璃片、试管夹、滴管、课件等。【课前交流】(5分)1.观察老师,你在老师身上发现了什么?2.观察一列同学,按高矮分分类,可以分几类?怎么分?3.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得更仔细些?4.根据表现进行奖励。(最优秀的小组和最优秀的同学)(以上活动根据课前时间宽裕程度决定)
《土壤里有什么》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一课。本课中的土壤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没想过土壤从哪里来的?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并不是很注意,这正是本课的契机,也是突出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活动设计清晰、有序、环环深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方法。在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教学设想,学生探究热情比较高,能运用感官和实验观察土壤,在探究中逐渐认清了土壤的成份,认识了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但是,反复回想本课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问题一、在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回答错误的情况,此时,我往往进行了追问,并且语气有些怀疑。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的认识是他的答案不对。起来回答的同学很可能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质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说法。长期下去,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挫,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对发言的热情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我迫切需要改变这种追问的方式。  问题二、对学生科学语言的规范不够。学生在表达、描述他们的想法时经常用一些土语,或者不准确的词语,这时就需要老师来进行纠正。上课中由于担心影响进度,我没有对学生说出的每个错误词语,错误说法进行纠正。这样有些学生就还用他自己的说法来表达,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很不利,也是课堂教学少了几分科学的味道。我们说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没有每堂课的坚持,就无法让学生有质飞跃。所以说,关于学生语言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文章TAG:教学教学设计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最近更新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before回忆、六年级语文书十六年before回忆/反思1这节课是-1。十六年before-2教学Reflection3十六年before回忆本文为文章-2,十六年before回忆Classroom教学Record1老师:同学们,我.....

    知识 日期:2023-11-19

  • 二泉映月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二泉映月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小时]1课时。二泉映月科学课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教学设计[-]一首诗、一张图来理解这个“场景”王崧舟老师定位的第一123455想找小学四年级音乐的教案,本网站有苏少版第七册音乐单.....

    知识 日期:2023-11-19

  • 北师大中国结优秀教学设计,中国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北师大中国结优秀教学设计,中国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分享一下北师大中国历史专业考研?北师大第三版第二册什么是面积教学-3/(娃娃鱼今年3月获得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中数学教学-3/有哪。.....

    知识 日期:2023-11-19

  • s版10捞铁牛教学设计s版10捞铁牛教学设计

    2002年的“钓鱼铁牛”是什么年级?《老铁牛》是中译本三年级课文第二册,变化频繁。一方面,教师要千方百计使每个学生按照计划进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顺利进行上课教学;另一方面,要让每个.....

    知识 日期:2023-11-19

  •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力分解情况。力分解offorce分解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原则上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不同的分力,但一般应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考虑力分解offorce,力分解情况?高一7物理力合成分解的图解与分析,力.....

    知识 日期:2023-11-19

  •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的研究方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Features平面镜成像Principles平面镜/Features:1、/,2.图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子;3.图像和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关于镜面对.....

    知识 日期:2023-11-19

  • 小学广场舞社团教学设计,手势舞社团教学设计小学广场舞社团教学设计,手势舞社团教学设计

    广场路小学舞社团怎么样广场路小学舞社团非常优秀,而且它有一支由。广场路小学舞社团应该有什么好的?可以了解一下,其实,校舞社团以如何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为目标,狠抓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舞蹈.....

    知识 日期:2023-11-19

  • 社区的文明教学设计,古代欧洲文明单元教学设计社区的文明教学设计,古代欧洲文明单元教学设计

    文明社区的建立需要社区内所有居民的参与。按照文明的行为准则,就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的社区了,创作文明城市社区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群众精神文明创作,全面提高社区-2/居民的学历和综合素质,.....

    知识 日期:2023-11-19